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蒙古族烏力格爾、朝鮮族盤索里、苗儺鼓詞、土家花燈詞……12月8日至10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的舞臺上,來自全國14個省區的300多名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表演了分屬28個少數民族曲種的34個曲藝節目。這些既古老又新鮮的藝術形式,展現了少數民族曲藝富礦的一角。
從1993年至今,20年間先后舉辦的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見證了我國少數民族曲藝傳承發展的新步伐、新風貌,為少數民族曲藝發展鋪就了一條星光大道。“曲藝人員,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呼吁,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的創作要堅持以為群眾服務為導向,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把少數民族曲藝事業發展推向新階段。
老段新唱,傳統是基礎,創新是關鍵
“隔山唱歌山答應,隔水唱歌水回聲。培英今日做新娘,鄉親擠滿鼓樓坪……”在優美的侗族琵琶聲與清脆的銀飾撞擊聲中,來自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的侗族演員,唱起了婉轉的侗歌。他們表演的《侗寨傳奇》,以傳統的侗族琵琶歌形式,講述了侗族姑娘培英走出山門上北大,與“黃黃的頭發像茅草,藍藍的眼睛蠻精神”的洋小伙喜結連理,回到侗寨,服務鄉親、愛老敬老的故事。
《侗寨傳奇》是廣西曲藝家李侃以真實故事為素材創作而成的,具有故事新、開掘深、語言精等特點。“少數民族鄉村與城市同發展,侗族姑娘招來上門洋女婿。《侗寨傳奇》講的是一個村寨的小故事,背后是社會發展的大文章,實際上是對祖國的偉大贊歌。”中國曲藝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常祥霖說。
像《侗寨傳奇》這樣,老段新唱,講述當代百姓生活中的新鮮事,是許多參演節目的特色。
此外,老段新唱,不僅有內容之新,也有表現形式之新。
烏力格爾圖道,是蒙古族敘事民歌,過去往往由一位藝人自彈自唱。經過藝術加工,呈現在本屆展演上的節目《如此之人》,不僅有樂隊伴奏、演員助演,還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舞臺巨幅屏幕上播放動漫,使藝人的彈唱內容形象具體,過去單純的聽覺享受發展成為立體的視聽盛宴。為了讓更多人分享這一傳統藝術,舞臺兩側的大屏幕上,實時更新著逐句譯成漢語的唱詞。
“這次展演的節目,有許多是觀眾在電視上從沒見過的。”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說,少數民族曲藝有著非常豐厚的基礎,要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創新,是把曲藝事業發展推向新階段的關鍵所在。”
推新人、捧“名角”,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上唱大戲。接閨女,接女婿,小外孫說,我不去。為什么呀?我家這兒天天唱大戲……”本屆展演上,憑借一首活靈活現地描繪“文化下鄉”在農村受到熱烈歡迎的寧夏坐唱《城鄉天天唱大戲》,“寧夏坐唱第一人”徐明智第四次摘得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一等獎的桂冠。而他年僅23歲的兒子徐晨,也第二次走上了“最佳新人獎”的領獎臺。
“寧夏坐唱,短小精悍。一把三弦,一個漁鼓,用著好看,看起來很古。”徐明智用坐唱的說詞,形象地自繪其特點。寧夏坐唱是寧夏土生土長的、也是寧夏唯一的地方曲藝種類,上世紀80年代由徐明智創始,廣受寧夏各族群眾歡迎。1997 年,徐明智的作品寧夏坐唱《百字經》,獲得我國藝術類最高獎“文華獎”。
在父親的影響下,徐明智的兒子徐晨子承父業。“曾經想過培養新徒弟,可是教會了以后,怎么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這些年,傳承問題總是困擾著徐明智。兒子的選擇,讓徐明智稍感寬慰。
“說到寧夏曲藝,必提寧夏坐唱。說到寧夏坐唱,必提徐明智父子。這是寧夏坐唱光鮮亮麗的一面。”銀川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說唱團副團長白永蔚說,可是事情的另一面又是怎樣的呢?“說到寧夏曲藝,只有寧夏坐唱。說到寧夏坐唱,只有徐明智父子。”
這樣的傳承困境,是少數民族曲藝普遍面臨的。內蒙古民族曲藝團,是我國五個自治區中唯一一家省級曲藝團。“現在,國家給了我們很多政策、資金扶持,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最大的困難——人才問題。”內蒙古民族曲藝團團長烏力吉圖說,一是創作隊伍少,缺乏專業的人才;二是由于現行人事制度的束縛,導致曲藝人才進不去、出不來,無法建立一支穩定的表演隊伍。
“人,是曲藝傳承發展的根本。” 內蒙古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劉新和認為,少數民族曲藝要發展,不僅要推新人,還要推名人、推領軍人物。要努力創造條件,減少曲藝工作者從事曲藝事業的后顧之憂。
集思廣益,搭建更多的學習交流平臺
優雅的舞姿,細膩的唱腔,如泣如訴的篳伴奏……展演期間,來自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章哈《美麗家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這個節目的表演者玉旺囡早在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上,就獲得過一等獎。
“我從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唱章哈,如今已經唱了30多年。但直到參加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我才知道什么是曲藝——原來,它是可以唱、可以跳、可以交流的。在那個時候我就想,為什么我拿把扇子唱了10年卻總是不變樣呢?”章哈藝術家玉旺囡說。回到家鄉后,她就把從展演上學到的經驗講給大家聽,并在章哈中創造性地加入了表演內容。“我希望能多一些像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這樣的平臺,讓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有機會在一起相互借鑒、學習。”
玉旺囡一席話,道出了許多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的心聲。“與少數民族曲藝豐厚的基礎相比,我們對它的展示做得還不夠。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還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曲藝活動。我們還要在做大舞臺、做大隊伍、做大影響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姜昆說。
在本屆展演期間,中國曲協少數民族曲藝專業藝術委員會成立,旨在統籌協調推動全國少數民族曲藝事業的發展。在同期召開的“推動少數民族曲藝事業繁榮發展研討會”上,有關領導表示,將通過舉辦研討會、課題立項、田野調查等方式,為少數民族曲藝工作者搭建更多平臺,創造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