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美術活動 >> 正文

    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12月12日09:55 來源:中國作家網

      12月11日,由文藝報社、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作家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暨《邵璞焦墨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冊首發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來自文學界、藝術界的書畫家、作家和評論家及新聞媒體近60人出席研討會,對著名詩人、畫家邵璞焦墨作品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色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邵璞最早是以著名詩人的身份為人所知。他1983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曾出版有詩集《周末,我們去了女生宿舍》《邵璞書畫》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其詩歌作品陸續在《詩刊》《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新觀察》《鴨綠江》等報刊發表,主要詩歌作品收錄于《朦朧詩選》《海星星》《當代大學生抒情詩選》《太陽河》等詩選集。

      邵璞12歲開始學習書法和西畫。高中后,開始受魯迅美術學院教授袁耀鄂指導。從1985年至1994年的9年間,他擔任《文藝報》編輯、記者,因為工作關系,長期接觸國家級諸多大藝術家本人及其創作,并游歷國內東西南北名山大川,受益匪淺,定位于中國畫創作,潛心集中鉆研張仃先生的焦墨藝術近20年,在技法和創作作品兩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堅持業余中國畫創作道路30余年,在焦墨中國畫領域探索獨樹一幟,其作品中的抒情性、創作性特點尤其給觀賞帶來了清新獨特的深刻感受。近年來,他的主要書畫作品陸續見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術》雜志、《北京晚報》、《文藝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央視網、中國作家網等媒體。

      與會者認為,邵璞的焦墨山水畫從以小寫大、以虛寫實、以枯寫潤和以剛寫柔的角度,開拓了焦墨山水畫的表現力與表現樣式,并由此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貌。邵璞的焦墨山水畫創作顯現淡而蒼、枯而潤、剛而柔和小而巧等鮮明的風格追求,從筆墨語言的角度呈現了畫家的藝術特征,也更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創作方式、藝術修養與品性格調。邵璞的焦墨山水在語言手法上已顯露出明確的個人特色。他追求畫面的氣韻和動勢,削減了寫實、反映的成分。畫面上有水的溫潤,很少用沉黑的團塊。山石、遠峰、松樹常與流云霧靄構成縹緲靈動的意象,景物雖不繁復卻能做到畫面不雷同。出現在他系列作品中的景物多作了符號化概括,這讓人再次聯想起詩句的凝練。他的筆法融入了書法的書寫意趣,已達松動、靈活而豐富的境地。這些在視覺圖像和筆墨語言上體現出來的可貴特色,都很值得注意。

      不少藝術家都對邵璞焦墨作品的藝術特色給予高度評價。

      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認為,中國畫,就是要畫出自己內心的真切感受,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于一個人對自然、對古人藝術、對自己心靈的體悟。在邵璞的作品里,可以感覺到有從自然中經你主觀提煉的詩意。對待自己的山水畫創作,既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機械地摹擬客觀自然,要在寫客觀山水時注意寫自己的心靈感受,寫自己的真感情。他同時認為,邵璞的文學修養和詩歌創作方面的成績對其繪畫創作十分重要,這種畫中各種元素和符號巧妙的結合、虛實和黑白的處理、對藝術意境的追求等方面都能看出來。文學與藝術、詩與畫有相通的原理。如果沒有這些修養,很難有今天的繪畫成果。藝術各門類都是相通的,做藝術和做其他事情一樣,最重要的是掌握辯證原理:就是處理好各種“關系”:主觀與客觀、情趣與理性、法則之內、法則之外,意料之中、意料之外,輕重緩急、虛實濃淡……這些需要調節和調度,找到平衡與和諧。焦墨也是水墨的一種,也是水與墨的辯證。水與墨調和的不斷變化,手腕著力重點、輕點,筆線長點、短點,都是辯證法。邵璞的繪畫就是在水墨辯證中找無窮的可能,無窮的樂趣。

      藝術大家范曾的中國畫藝術對邵璞影響很大,其中尤以對水的出神入化的駕馭令他感到啟發和震撼。范曾先生曾在評論邵璞的作品時說:“水乃中國畫之要素,以先生功力,以焦墨為骨,和之以水,當更臻佳境。下之執筆者,趨名者,務實者寡,孔子曰:‘古人之學為己’非如揚朱之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為己’乃內美修能之功課,學養既深則‘利他’之大,愿方可踐行,唯邵璞先生慎諸。”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認為,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寫生性山水,并非著力于寫實性敘事,這是一種通過筆墨彰顯主體精神的“意象性山水”。邵璞天性中浸潤著文人氣息,創作中很尊重自己心中的真實感悟,焦墨與他的稟賦心性有著深層的聯系。在焦墨中,他找到了筆墨的創造力,發現了自己駕馭中國畫的潛能。他的作品無需刻意,不知不覺間便會帶上一種詩性韻味。邵璞作品是詩性的水墨,他所營構的山水,他那些飛動的筆觸和鏗鏘的墨跡,袒露的是他的心性和情性。

      中國美協理事、《美術》雜志執行主編尚輝說,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寫生性的山水,也不是寫實性的敘事,而是通過筆墨彰顯主體精神的意象性山水。他的焦墨山水畫不拘泥于山川的自然形貌、不斤斤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刻畫,而總是著眼于整體性的氣象營構與氣韻貫通,總是以心象的吐納作為表現自然的前提,由此而物我為一、神遇跡化。這是他和當代一些寫生性山水畫相區別而延承傳統山水精神的重要創作特征,也是形成他焦墨山水個性的關鍵。

      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邵璞對焦墨藝術也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和理解。在邵璞看來,自己從張仃先生的焦墨創作把“墨”有幸認識到極限;從范曾先生關于“水”的教誨,重新認識了水,并重新開始讓水變成我中國畫創作中的血液。水既不是顏料、不是宣紙、不是墨;水卻是墨和色黑白灰和藝術生命的創造者,中國畫中剛性來自水,柔性也來自水。中國畫里看到的水,與自然中的水的關聯,是畫中的氣色和氣象。水在中國畫元素里,其重要性和難駕馭性應該排在筆墨紙之前,在第一位。水作為中國畫元素與中國畫的關系,仿佛人與血液,人身體的健康與血液息息相關,人的精神氣質與血液息息相關,人的容貌與血液息息相關。墨離開水就不能在宣紙上運行和造化自然、造化感受。中國畫的神奇和特征,正是源于宣紙、墨、毛筆和水互動間而產生的“無所不能”和“無所能”帶來的。

      此外,由人民美術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邵璞焦墨藝術》一書在研討會上亮相。該畫冊收錄了邵璞的多幅焦墨藝術作品,包括焦墨山水部分、書法藝術部分以及彩墨山水部分,體現了畫家多年來在焦墨藝術領域的孜孜探索。畫冊同時還收入了邵大箴、范曾、尚輝等畫家、美術評論家的題書和評論文章。

      延伸閱讀:

      邵璞:詩性的水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