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老樹新花放異彩——評《中國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研究》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12月04日10:35 來源:中國作家網 黃 玲

      突然收到吳重陽老師寄來的郵件,打開一看,竟然是他的新著《中國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研究》。翻閱之后,我先是驚訝繼而感嘆,八旬高齡的老師還在民族文學研究領域筆耕不輟,令作為學生的我生出敬佩之情。30多年前,他是我在中央民族學院學習時的文學啟蒙老師,我研究彝族作家李喬的畢業論文就是他親自指導的。他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微笑,對學生的論文用紅筆作細致的批改。記得當時住房條件有限,他的家就安在我們教室的隔壁,我們坐在他家沙發上聆聽教誨的情景宛若昨日。

      歲月如白駒過隙,倏忽之間30多年的時間就那么快疾地從生命中滑過。也許正是在吳重陽等母校老師的影響之下,后來我也進入民族文學領域,僻一塊自己的園地,種一些花草以慰藉生命。正是吳老師指導的畢業論文,讓我在畢業后繼續關注李喬的創作,1997年出版了《李喬評傳》。這本書1998年獲得第四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的吳重陽出席會議并親手給我頒獎,那是我從母校畢業16年后第一次與老師相見。能與老師在同一個領域學習,再次得到老師的關心和鼓勵,這是難得的榮幸。

      出生于山東的吳重陽并不是少數民族,上世紀60年代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卻一直在民族文學研究領域辛勤跋涉,除了教書育人、培養各民族文學人才,還創作了《民族文學簡論》《中國現代少數民族文學概論》《風雨樓文叢》,參與編著了《近代文學大系·少數民族文學集》《中國新文學大系·民族文學卷》等關于民族文學研究的論著,2003年獲得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突出貢獻獎。

      他新出版的這部《中國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研究》,如張炯在本書序言所概括的那樣,“無疑是吳重陽專著之外的研究成果集大成之作,是他幾十年學術心血的結晶”。作為大學的同窗和多年的文學同道,張炯對吳重陽非常了解,稱道他“熱愛少數民族,熱愛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文學,畢生從事少數民族文學的教學和研究”。而且正是他的積極策劃和努力奔走,才有了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下面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分會的成立。這對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中國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研究》共收錄六輯38篇文章,記錄了一位漢族學者多年來為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事業作出的努力和奉獻。其中一部分文章是他對少數民族文學系統而有深度的理論思考,涉及到“中華文學”的民族性,當代民族文學的范疇、界定標準,以及當代民族文學如何繼承、借鑒、創新等重要命題。

      作為一位漢族學者,吳重陽的理論中體現了一種難得的氣度和開闊的學術視野。早在1982年發表的《論少數民族文學對中國文學史的貢獻》一文中,他就針對文學史中忽視少數民族文學的現象,提出了“只有充分肯定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認真研究我國少數民族寶貴的文學遺產,才是尊重我國文學發展的客觀歷史事實的唯物主義態度”這一論點。和當下一些學者提出的“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專著中的一些文章,是對上世紀80年代民族文學創作的評論和總結。這體現了其評論對創作的及時關注,也體現了一位學者對待民族文學創作的熱情支持和大力推進。在當時,很多民族的作家文學處于剛剛起步的情況下,這些評論的作用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文學創作進行了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對改革開放以后的民族文學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多年來吳重陽除了對民族文學理論的系統建構外,還密切關注著各民族作家的成長,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及時評價。對民族作家來說,這是非常好的良師益友。這部專著中收入的作家評論涉及到從南到北的許多民族作家的作品,比如彝族、白族、苗族、壯族、藏族、蒙古族、滿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十余個民族作家的詩歌、小說都進入了他的研究視野。

      一個學者只有真的“熱愛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文學”,才會用畢生的時間從事少數民族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吳重陽用他的這部專著作出了最好的證明。從專著后面的“著述年表”中我了解到,他在1957年發表的處女作竟然是一篇小說《虹》,那時他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名學生。1960年來到中央民族學院工作后,就與少數民族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退休多年,卻還保持著充沛熱情和奮進精神。

      老樹新花,其人和其文都綻放出動人的光彩。雖然與吳老師南北相隔,相見甚少。但我在閱讀這部厚重的新著之時,卻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相通,再次領略了做一名學生的快樂與幸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