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當“青春”遇上“養老”(吳月玲)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11月22日10:03 來源:中國藝術報 吳月玲

      趙寶剛新劇《老有所依》11月18日在北京、浙江、東方、天津等衛視開播

      當“青春”遇上“養老”

    電視劇《老有所依》劇照 電視劇《老有所依》劇照

      以青春劇見長的導演趙寶剛在去年推出《北京青年》后,他今年的新劇《老有所依》關注點落在了養老話題上,但他強調,這仍是“青春”三部曲的延續。是的,當“北京青年”“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 ,通過“奮斗”漸漸地實現了理想之后,他們要面對的就不光是自己的問題了,他們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 。可以說, 《老有所依》比趙寶剛之前的“青春三部曲”更為寫實,甚至很多情節都有真實的原型,也許有的觀眾會覺得從飛揚的“青春”一下轉到“養老”話題有些沉重,但它提醒我們,養老是父母和我們都將面對的問題。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超過3 %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 . 43億。這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面對和應對的問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至少有三處以上提到了養老問題,強調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

      趙寶剛說起自己拍這部電視劇的初衷時說,當今社會孝道的傳承受到了很多現實因素的影響,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同時年輕人要服侍老人又要開創事業,其間產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難免,而且“421”的家庭模式更加劇了這種矛盾,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面臨著養老的困局。這個困局不僅是老年人在面對,更輻射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孝道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主張要用當代意識在文藝作品中為大家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出路,不為了苦難而寫苦難。

      《老有所依》似乎將所有養老難題都落在女主人公江木蘭身上,照顧家中老人的重壓一波一波地向她洶涌襲來:原先中風半癱的婆婆由公公照顧,爸爸在老家照顧爺爺,江木蘭與丈夫呂希、女兒悅悅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的生活。可突然之間公公意外去世導致婆婆二次中風,成為喪失全部行為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失能老人,父親買養老公寓被騙光了房子和積蓄,不得不帶著爺爺到北京跟著木蘭一起生活,而后爺爺患上了老年癡呆,父親眼睛將逐漸失明,丈夫和她先后失業,木蘭在工作與家庭的重壓下一度心力交瘁而崩潰。

      但江木蘭不愧叫“木蘭” ,她頂住了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努力地踐行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趙寶剛在詮釋這個角色時談到,江木蘭不是個苦情的角色,不是一味忍辱負重,她以智慧、堅韌、樂觀解決了生活中層出不窮的養老問題,她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讓老人安度晚年。這一觀念不僅貫穿在她對待自己的爸爸、爺爺、婆婆、公公身上,還體現在工作上。作為大型超市的生鮮部經理,她提出為社區老人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并在利潤與口碑的平衡中,不斷完善服務方式。這種創新、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她在工作上的進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突出了生活不會讓善良的人吃虧這一道理。

      《老有所依》除了木蘭這條線,還安排了木蘭的上司雷頌華與母親這一條線。前者重于在解決生活上的具體問題,后者重于為年輕人分析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相信有不少人有與雷頌華一樣的感受,自己的父母隨著年紀的變大,怎么越來越“作” ,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了。雷頌華的母親方瓊是位老革命,當了一輩子領導,退下來之后,前后跟著兩個女兒生活,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可是愛鬧別扭,生生把二女婿鬧得要離婚,孫女婿也要離婚,常用自盡來博得女兒們的重視。老戲骨呂中把方瓊的好面子、好強但是內心脆弱,想著法地讓孩子們“看到她”演得淋漓盡致,讓人覺得這位老人可氣又可愛,也為現實中的年輕人在理解這樣的老人時,提供了心理的依據。

      “不給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戲對于社會精神進步是沒有什么益處的,只會讓人感到更為絕望和痛苦。 ”趙寶剛說。所以在《老有所依》中,他樹立了幾個當代人的典型形象,他們都具有先進的當代意識,他們從不怨天尤人,從不將老人當做自己的包袱,他們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所有磨難,用自己的愛與堅強為家人構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溫暖港灣。

      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是未來中國式養老的出路,而社會養老首要破解的就是孝的觀念要與時俱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生活是不是就是“不孝順” ? 《老有所依》的最后,幾條線匯成一條線,木蘭的爸爸爺爺,方瓊等都進了養老院,他們在養老院中有同齡的伙伴,有共同的語言,也沒有在兒女家住的不自在甚至是寄人籬下的感覺,江木蘭和雷頌華的養老難題得到圓滿的解決,同時引發大家對養老機構的布局和建設的重視。

      《老有所依》給年輕人提供的不僅是他們要解決的養老問題的思路,更促使年輕人未雨綢繆,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老去” :重視健康問題,老來健康是年輕人最大的福氣;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如何度過退休后的生活,甚至應該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孝”的傳承。劇中的反面典型余淼從小患病,被母親溺愛,以致于成人后不懂擔當和回報,造成了母親謝亞芝晚年的不幸,這一條線意在提醒年輕人,從現在開始就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這一點,不然,子女將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獨立的人,更談不上為父母盡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