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千年神佛斗“病魔”

    —— 新疆柏孜克里克壁畫進行大規模示范式修復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11月05日11:55 來源:光明日報
    修復前的壁畫。資料照片修復前的壁畫。資料照片
    修復后的壁畫。資料照片修復后的壁畫。資料照片
    工作人員正在將噴灑過藥劑的壁畫壓回原位。資料照片工作人員正在將噴灑過藥劑的壁畫壓回原位。資料照片

      時光走過千年,曾經的人們早已逝去,那些由他們親手繪制的石窟里的壁畫卻依然留在了人間,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在新疆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里,一幅幅深居窟中千年的巨大壁畫,在時間和嚴酷的環境下,起甲、空鼓、裂隙。

      從公元六七世紀,第一位神佛在柏孜克里克留下身影,柏孜克里克的眾神已在火焰山“落腳”超過千年。

      千年的光陰留下了太多的痕跡。15世紀中葉在宗教的沖突中被廢棄與損毀,19世紀末被外國“探險家”劫掠和盜割。如今在16、17兩窟里,隨處可見殘損的墻角,空鼓的墻面,脫落的色彩,還有西方“探險家”留下的“疤痕”……

      今年年初,新疆規模最大的壁畫修復工程搶救性地開始。這也是一次探索,試圖為以后的新疆壁畫修復找到一個成功范本。

      柏孜克里克石窟保護二期工程——壁畫搶救性保護工程目前的工作正是修復16、17兩個洞窟里的壁畫。來自新疆文物古跡保護中心、敦煌研究院的15名工作人員,從今年3月入駐后就一直在這里工作著。

      隨著考古發掘、旅游開發的逐步展開,墻壁上的神佛們在“看到”現代文明的同時,也面臨著世俗和“病患”的“折磨”。空鼓、起甲、皰疹、酥堿,這些病變在新疆的壁畫中都能見到。

      畫下面的地仗層(又名基礎層、灰泥層、泥層)已經離開洞窟的支撐層,最終將發生裂隙和大片大片的脫落。

      相比于隱形的空鼓,起甲則更是觸目驚心。起甲后的壁畫,一片片皴裂開來,顏料的邊緣開始翻起,隨時可能脫落下來。殘存的壁畫也因此而面相破碎凌亂,嚴重時,圖案根本無法辨識。

      事實上,在柏孜克里克石窟現存的1315平方米洞窟壁畫中,病害已經相當普遍:空鼓187.16平方米,起甲645.4平方米,受到污染的范圍達到391.2平方米,還有705.5平方米的壁畫需要邊緣加固。

      此次修復工程從2010年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為了確定材料,新疆文保中心和敦煌研究院先后進行了7次大實驗。因為現代的文物保護奉行最小干預原則,柏孜克里克的保護用的是當地泥土等材料,盡量修舊如舊,避免“保護性”破壞。今年的修復工作在10月底完成后,接下來將會用一個冬天觀察修復效果。

      除了現場修復外,實驗室還在進行壁畫碎片的修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和敦煌研究院共同承擔了另一個達瑪溝壁畫保護修復項目,首批被搶修的48塊壁畫今年5月已運至烏魯木齊進行修復。

      2011年,新疆文保中心和敦煌研究院聯合西北大學人員對新疆現存古代壁畫較為豐富的巴州、和田、吐魯番、伊犁、阿克蘇、昌吉共6個地區進行了摸底,在總面積3077.96平方米的壁畫中,空鼓面積占到9.1%,幾乎存在于每個地區的壁畫上,此外起甲面積占到3%,酥堿面積占1.7%。以新疆文物保護目前的人才、技術水平,要想修復新疆所有的壁畫,可能需要上百年。

      探索一套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培養文物保護新的力量,這不是柏孜克里克壁畫修復的終點,而是新疆壁畫保護工作新的開端。(本報記者 王 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