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編者按:最近,“人民幣女郎”、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病重就醫的消息引發網友極大關注,據媒體報道,梁軍老人經治療身體狀況已明顯好轉。人們在為老人身體好轉而高興、祈禱的同時,一探人民幣上人物圖案原型及真實風景的熱情也隨之高漲。其實,從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幣,其上的人物與圖案,很多都與我國少數民族有關。如果您有興趣,那就與編輯一道欣賞藏在人民幣里的少數民族文化和故事。
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文字
10000元牧馬券
第三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
我國在貨幣上采用少數民族文字由來已久,如西夏、元、清諸代的錢幣上,分別鑄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滿文。新中國的人民幣上除了采用漢字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過蒙、維、藏、壯4種少數民族文字。這些少數民族文字均由該少數民族書法高手書寫,并經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簽批,國家民委校審,最后由國務院批準采用。由于少數民族文字的書寫習慣不同,所以人民幣上的藏文、維文、壯文為自左至右橫排,蒙文卻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
在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5000元蒙古包券和10000元牧馬券兩張票券背面花符上,分別印有蒙文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值,這是首次在人民幣上采用少數民族文字;1951年10月1日發行的500元瞻德城券、1000元牧馬券、5000元牧羊券、10000元駱駝隊券4張票券背面花符上都印有維文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值。這些票券上的少數民族文字印制位置固定一致,規格對稱統一。
在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13個票券的背面花符中間,全部印有蒙、維、藏3種少數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值,各票券設計、印制格局完全一致,其位置均在票券背面大花符中央淺淡的底紋部位,3種少數民族文字與漢字行名、面值有機布局,上下左右錯落有序,對稱和諧,上為漢文,下為蒙文,左為維文,右為藏文,藝術效果極佳。
在第三套人民幣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發行的1960年版棗紅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角券,票券左側花符正中首次出現4種少數民族文字,由上至下分6行排列,依次為蒙、藏、維、壯文,其中藏文、維文各占兩行位置,內容也是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面值,鑲嵌在由兩個正方形重疊組合的八角圖形內,猶如懸掛的紅燈籠,很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正是從這張票券起,人民幣紙幣上采用蒙、藏、維、壯4種少數民族文字相對固定下來。這不是簡單的一種票面設計、印制工藝的改進和完善,而是反映了中華各族之間傳統的、空前的大團結,表現了文明進步、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化,也體現了黨對少數民族人民的關懷。另外兩種1962年版1角券及2角、5角券,其中少數民族文字排列與上述棗紅色1角券相同,但其位置均改在票券背面右側國徽圖案之下,在底紋襯托下與國徽交相映襯,文字效果格外醒目突出。而1元、2元、5元、10元4種主幣,其4種少數民族文字均設計在票券正面左上角花團部位,與花團明暗相襯,具有極佳的藝術效果。
在第四套人民幣中,4種少數民族文字的排列又有新的變化,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1、2、5角券和1、2、5、10元券均印在票券背面,由左至右橫向按蒙、藏、維、壯文字順序一線排列,其中1、2、5角券的4種文字設在整幅圖案之下,與全部圖案等長,成為整個構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1、2、5、10元券的4種少數民族文字則移到圖案下邊深色邊框之內,有隱含效果。二是50、100元券的4種少數民族文字豎向4行排列,印在票券背面右下角花團部位,與花團互為襯托,藝術效果突出。
第五套人民幣上的4種少數民族文字設計更趨合理,它與漢語拼音行名平行,位于票券背面右上角,并且右側豎印面值,這對少數民族人民識別辯認極為方便,同時也增強了美感。
人民幣上的4種少數民族文字均為這些少數民族的通行標準文字。蒙古文是蒙古族使用的文字,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聘請西藏喇嘛八思巴用藏文字母制定的,公元14世紀初,又以回鶻文字母為基礎重新制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現行蒙文由29個字母組成。藏文據藏族史記載,為7世紀圖彌三世菩扎參照梵文字體創造的,是今天藏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維吾爾族歷史上曾使用過突厥文、回鶻文等,后改為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1959年,我國維吾爾族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經國務院批準推行,因此,第三至第五套人民幣上的維文與第一套人民幣不同。壯文最早是南宋時由壯族祖先利用漢字的形、聲、義及上下偏旁構成的方塊字,1955年改為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字母,1957年由國務院批準推行。所以,第三套人民幣開始采用的壯文為新中國成立后創制的新文字。
人民幣上采用少數民族文字,既體現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又反映了我國少數民族文字的發展演變過程,可以說,這也是人民幣的主要特點之一。
來源:山西新聞網 三晉都市報
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和名勝
中國人民銀行1980年發行的新版人民幣,1角至10元的正面分別為兩個少數民族人物像,1元到100元的背面分別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
一、正面的少數民族
1角左側為高山族,右側為滿族。高山族人口0.3萬(以下人口數均為1990年人口普查數),主要分布在臺灣、福建;滿族人口982萬,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
2角左側為布依族,右側為朝鮮族。布依族人口255萬,主要分布在貴州;朝鮮族人口192萬,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
5角左側為苗族,右側為壯族。苗族人口740萬,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湖南、廣西、四川;壯族人口1549萬,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
1元左側為瑤族,右側為侗族。瑤族人口213萬,主要分布在湖南、廣西;侗族人口251萬,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
2元左側為彝族,右側為維吾爾族。彝族人口657萬,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維吾爾族人口721萬,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南。
5元左側為回族,右側為藏族。回族人口860萬,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陜西;藏族人口459萬,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
10元左側為蒙古族,右側為漢族。蒙古族人口481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吉林、黑龍江、青海。
二、背面的風景名勝
1元幣背面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全長63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
2元幣背面是海南省三亞市西24千米處的“南天一柱”。它位于天涯海角風景區內。這里海天 一色,奇石累累,景色壯觀,一塊聳立于海灘的巨石上刻著“南天一柱”4字。
5元幣北面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峽。它位于川鄂交界處,全長40千米,以曲折、幽深、秀麗而聞名。
10元幣背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它位于中尼邊境,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冰川巨大,山勢險峻,有“世界第三極”之稱。
50元幣背面是黃河壺口瀑布。它位于晉陜交界處的黃河中游峽谷地段。500余米寬的洪流從斷崖石壁上傾瀉直下,注入30余米寬的深槽中,驚濤拍岸,氣勢磅礴。
100元幣背面為井岡山。它位于湘贛兩省交界處,山外環山,林木參天,形勢險要,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有“革命搖籃”之稱。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人民幣作為國家法定貨幣,與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民幣上使用民族的頭像和少數民族文字,對于促進民族團結、方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
資料來源: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