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2013年《民族文學》作家翻譯家改稿班 >> 正文
我們在談論中外文化交流時,不能不談到不同語言的交流。文化交流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不同民族對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無法回避的關鍵環節,便是翻譯。
文學翻譯堪稱真正的“再創作”。文學翻譯不僅要表述原作的內容,還要精準地傳達作品的歷史、地域、民族等內蘊,甚至特定的作品風格給讀者帶來的獨特審美感受。因此,譯者只有全面把握了作品的內容、風格、意蘊,才能夠“創作”出高水平的譯作。
在以往的中韓文學交流中,已經有相當數量的中國文學作品由韓國人翻譯成了韓語。莫言、戴厚英、賈平凹等很多中國知名作家的代表作都有韓語譯本,有的還成為了暢銷書。這些作品的翻譯無疑對中韓文學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中國出生成長的朝鮮族作家讀來,這些譯本總還有些不能令人滿意之處。我認為這是由于譯文沒能充分傳達作品內在的文化內涵所造成的。
一直以來,國內的很多朝鮮族作家、翻譯家也都致力于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在中韓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是使用同一種語言,但韓國和中國的朝鮮族在語言表達習慣等方面已經產生了一些差別,導致朝鮮族作家翻譯家的譯文很難被韓國讀者接受,一般都要進行二度的“加工轉換”才能出版。
就如同漢語的表達大致可以分為“南方話語”和“北方話語”,南方話語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代表,優雅細膩;而北方話語相對而言更加粗獷豪放。韓語給人的感覺是優雅細膩的,而中國的朝鮮語深受北部話語系統特別是咸鏡北道方言影響,粗獷豪放,充滿活力。韓語一直深受日語、英語等多國外語影響,而中國朝鮮語受其他外語的影響較小,大量吸收了漢語中定語、狀語的用法,并且加入了比喻、隱喻等很多漢語的表達方式。這些都導致了目前國內的朝鮮語跟韓語存在一定差異,翻譯作品會給韓國讀者帶來一些距離感。
這樣看來,韓國和中國朝鮮族的翻譯各有長處和不足,而文學作品翻譯的終極目標是準確地向讀者傳達原作的全部內容。既然已經發現并提出了在中韓文學交流中翻譯這一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我想通過韓國與中國朝鮮族翻譯家們的通力合作,一定能夠圓滿地解決,完成我們在中韓文化交流中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