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視覺前沿 >> 正文

    民窯的魅力 石灣的瑰寶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08月28日10:30 來源:光明日報
    圖片為鐘汝榮作品《騰龍觀音》 (資料圖片)圖片為鐘汝榮作品《騰龍觀音》 (資料圖片)

      廣東佛山的石灣鎮素有“南國陶都”之譽,尤其是明清時生產出大量以人物、動物等為造型的“石灣公仔”,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2006年,石灣陶塑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灣窯代表中國陶塑最高水平

      8月22日,主題為“民窯的魅力”的石灣陶藝學術報告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報告會由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和市文廣新局主辦,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在內的幾十名專家學者以及佛山國家級陶藝大師與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表示,石灣陶藝的總體水平非常高,代表中國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不僅歷史上名家輩出,小小的石灣現在也擁有18位國家級大師,僅次于景德鎮。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黃衛文說,故宮博物院現藏明清至現代的石灣窯制品約370余件,其中原屬清宮舊藏的石灣窯藏品現計有82件。可見,石灣窯作為明清時的嶺南民窯,其產品不僅廣為民間使用,而且歷史上曾經作為貢陶進入宮廷。

      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王莉英回憶起她在1982年寫中國陶瓷史的時候,在清代部分專門有一個章節談石灣窯。她說,石灣窯不是一個簡單的民窯,這基于它有一個非常純熟、非常精湛的工藝技術,以它自己本身的藝術特色,感染了各個階層的人。廣東省博物館馮素閣研究員說,嶺南遍布著眾多的古代窯址,特別是石灣窯,為我國兩大陶都之一,藝術風格獨到而豐富。

      “假如你到過廣州陳家祠,你就會被屋頂上那精美絕倫的建筑雕塑所驚艷。”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孫建君最早接觸到的石灣陶作品,就是在陳家祠看到了民國石灣大師潘玉書和劉傳當年技藝精湛、巧奪天工的作品。那種大型瓦脊群像,是兩廣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當年廟宇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裝飾物,雕刻有各種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此外,佛山祖廟、廣州六榕寺、鎮海樓、羅浮山的沖虛古廟、東莞康王廟、三水胥江祖廟、德慶悅城龍母廟、肇慶閱江樓等,還有東南亞各國的廟宇和古建筑物上,都能見到清代石灣窯燒制的瓦脊人物群像。可見明清以來,石灣瓦脊燒制之多,制作之精,銷路之廣,行銷之遠。

      “石灣公仔”聞名海外

      佛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松堅說,石灣陶器行銷國內又出口海外,有廣泛深遠的影響。石灣曾多次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陶藝展覽,“石灣公仔”名噪南洋。收藏家不斷涌現,例如陳允和收藏的“石灣公仔”多達上千件。有的收藏家覺得“石灣公仔”好像能與自己溝通:“我每天對著石灣壽星慈祥歡樂的神態,撫摸他豐廣的額頭,快樂的精神油然而生。”

      甚至在大西洋彼岸,也有不少“石灣公仔”的擁躉。有位名叫施欽仁的美國人,特別鐘愛“石灣公仔”,曾撰文《為什么收藏石灣》。他的小女兒施麗姬與石灣結緣,造就了三個第一:一是她于1981年寫下了20多萬字的論著《石灣陶器研究》,成為世界上第一本以英文寫成的比較全面的研究石灣窯的論著;二是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研究石灣窯而考取博士的人;三是她于2002年促成邀請石灣師傅赴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講學4個月,使石灣窯第一次長時間登上美國高等學府講壇。美籍華裔雕塑家吳信坤說,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收藏過一件石灣陶藝作品《達摩》,羅丹解釋說是從日本帶回法國的,其實一看就知道是石灣的東西。

      身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的楊英才,無意中在國外看到一些藏家收藏的石灣公仔時,都不免感到吃驚。“明清時期作者做出的石灣公仔,是真正原始的、原創的石灣公仔,它們的可愛程度和動人程度,是我們在石灣這么多年都沒見過的好作品,這些都流到國外了。”

      “石灣之陶遍兩廣,旁及海外之國。”黃松堅介紹,石灣陶遠銷世界74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來說還不多見。石灣陶體現了中國底層的老百姓最真實的情感,在海外擁有眾多收藏家,又進入各國博物館和聯合國展廳。尤其2002年在香港成立了國際石灣陶藝會,更將石灣陶藝的文化藝術層次推上新的臺階。

      石灣窯價值為世人所低估

      佛山是中國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建筑陶瓷、衛生陶瓷年產量約占全國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然而,相比較之下,近年來,石灣公仔在市場上并不樂觀。據不完全統計,石灣地區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陶藝企業僅10家,小作坊有200多家,整個行業的年銷售額僅2億多元。

      “石灣陶藝在歷史上是有影響力的,受到高度肯定,但近年我們感受到,佛山建筑陶瓷的名氣比較大,但是藝術陶瓷卻沒什么名氣。”佛山市市長劉悅倫認為,佛山陶藝是嶺南文化藝術的瑰寶,新時代佛山陶瓷不能依舊“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實的情況決定了石灣陶藝作品絕不能再繼續低調下去,必須深入挖掘和推廣宣傳。

      為了擦亮石灣陶藝的文化品牌,把石灣陶藝從區域文化品牌推向全國,在佛山市政府的主導下,近日,佛山市陶藝文化系列活動應運而生,石灣陶藝迎來了在國家博物館綻放民窯魅力的機會。

      9月1日,佛山市文化產業促進會組織的“新月雅集——佛山當代藝術陶瓷專場拍賣會”將在北京舉行。“石灣陶藝以集體面貌出現在高檔次拍賣現場,還是第一次。”楊英才認為,拍賣會將成為一種石灣陶推廣的流行方式。

      石灣陶藝術影響力備受肯定,為何市場上卻不吃香?據了解,2009年前后,廣州各大拍賣行開始試水拍賣石灣公仔,但數年來拍賣情況比較慘淡,流拍的情況也不少見。

      “為什么在很多人心目中,石灣陶藝從藝術品變成了工藝品,而宜興的紫砂壺卻從工藝品變成了藝術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們心中的疑問,引人深思。石灣陶新一代領軍人物潘柏林的作品是最早進入嘉德拍賣行的,他也較早領略到了市場的殘酷和外界對于石灣陶認知的局限。

      潘柏林坦言:“別人一個花瓶可以拍到3000多萬元,江蘇宜興顧景舟的一個茶壺可以賣到1000多萬元,一個石灣公仔只拍到30多萬元。為什么會這樣?沒有人能夠認識你石灣的東西啊。”潘柏林呼吁,在藝術市場中,佛山亟須樹起藝術標桿。

      不過,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對此并不悲觀:“石灣陶藝的魅力不是過不過長江的問題,它早就影響海外,它的活力完全存在于民間,因此,其生命力一直非常強勁。”收藏界人士形成的共識是:石灣公仔的市場價位,與其文化地位和藝術價值目前還不相符,石灣公仔正處于投資洼地,收藏市場剛被開啟,前景一片光明。

      石灣陶藝如何傳承與創新

      石灣窯如何傳承與創新?外界屢屢持有對石灣陶過于傳統的批判之聲。潘柏林認為,中國陶藝歷經數千年傳承,一直都在不斷注入創新元素。“直到今天,我們拿傳統的題材和作品到國外展覽,西方人看到依然覺得新鮮。舉例來說,石灣最為傳統的佛教人物陶藝作品,按照現代雕塑人物比例,已經不是傳統的坐在神壇之上、五短身材的佛像了。”

      吳信坤說,要發展的話先要知道石灣陶藝不足之處:一是石灣陶藝界現在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基本教育機構,比如說景德鎮有陶瓷學院。二是佛山陶藝缺少一套系統的理論框架。有專家認為,石灣窯作為民窯,特點就是師傅帶徒弟,它的傳統區別于院校教育,身體力行,以口傳的形式世代相傳,所以缺少學校施教,也缺乏理論體系。   佛山市副市長麥潔華說,長期以來,石灣窯地位一直為世人所低估,學界對石灣陶藝的研究很不足,影響了石灣陶藝的進一步發展。她希望通過舉辦此類報告會,讓各位專家學者研討石灣陶藝的歷史淵源、藝術價值、藝術風格、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挖掘石灣陶藝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為石灣陶藝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湯夙國說,石灣陶藝要在繼承中創新發展,要是不繼承而單提創新就等于無根藝術,創新不等于跟著時尚走。他鼓勵陶藝大師們要加強儒佛道、文史哲等方面的文化修養,這樣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才能夠獲得真正的雅趣,通俗,而不媚俗;富麗,而不失典雅。

      潘柏林說:“一說到文化產業化,我們就會想到把石灣公仔做強做大,但其實產值做到100億元又怎么樣呢?我們不要過分強調今天石灣產出多少公仔,要讓整個區域的各行各業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都能夠受惠于深厚的文化積淀。”

      呂品田建議,石灣陶藝作為傳統手工文化,更需要遵循手工生產的自身規律。在生產實踐中要把握質量品格第一的穩固發展原則,不要一味追求生產速度,錯誤以為發展就是搞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拼產量。具體說來就是要堅持傳統工藝流程和經典程序,堅持業界一貫認同的作風和規范操守,保持石灣陶藝核心工藝技術,謹慎地把握技藝方面的創新,不要刻意地為創新而創新;要把握對陶藝發展的理解,避免犧牲石灣陶藝特色,造成跨地域文化的同質化。而當前,佛山陶瓷產業也正在大力推動轉型升級,保護傳承本土文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報記者  吳春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