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美術活動 >> 正文

    天地求索——林祥雄繪畫藝術座談會述要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08月12日11:34 來源:光明網
    林祥雄繪畫藝術座談會現場 光明網記者郝魁府攝林祥雄繪畫藝術座談會現場 光明網記者郝魁府攝

      編者按: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在望七之年,仍然堅持著他的“以商養文”計劃;他曾參與規劃2008北京奧運村規劃項目,組織鄭州國際雕塑邀請展及參與規劃鄭州雕塑規劃項目,但他的理想還是在宣紙之上、筆墨之間;他集眾多榮譽與一身,但是藝術始終是他人生之最愛,他說:“我做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藝術。”他就是林祥雄一位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的藝術家、企業家及社會活動家。2013年8月10日,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炎黃國際文化協會、中國文化院共同主辦了林祥雄繪畫藝術座談會。我們摘登與會者的精彩發言,以期為中國畫走出國門提供思想啟迪。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編審夏碩奇:南洋風格里的中心就是中國繪畫的文脈

      南洋風格實際上是中華文化的世界性影響,在一個地域里的一種特殊表現。南洋風格里的中心就是中國繪畫的文脈,在南洋落地生根以后,根據當地的民族生活、當地的自然狀態所產生的具有地域特點的一種繪畫形式。

      我認為林先生可以作為南洋風格中的代表人物。作為中國繪畫,寫意是他在藝術理念上很核心的一點,實際上在中國各個門類的藝術中,包括戲劇、文學、詩歌都是寫意的,但是在繪畫方面尤其的強調這點。因此,書畫以意氣為重,特別是到了宋代、到了蘇東坡,在我們畫界就認為寫意畫的祖師爺那么一個人物,提出了“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這句話很有意思,我覺得在林先生的繪畫里貫徹了這種影響,他的風格是很奔放,非常富有激情,作畫不拘于形式,而是取其意其所到,畫他的感情,畫他的感情跟他所要表達對象的碰撞、融對。

      中華書畫家雜志總編輯王鏞:藝術家應該是社會的良心

      我給林祥雄寫過一個評論叫“心憂天下,情系中華”,我想他心憂天下更多的是對人生疾苦、人類命運的關懷。情系中華偏重于他對中華文化的眷戀,他的繪畫在很大程度上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可以說繼承了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心憂天下的憂患意識,在他的繪畫作品中也有相當豐富和深刻的表現。

      我看過他的電視片,知道他小時候很不幸,母親被鄉親們活活打死,他一個人流落到南洋謀生,很艱苦。這種底層的生活對于他后來的關心民生疾苦是有內在關聯的,所以他始終對社會地層民眾的貧困生活感同身受。而且他也特別熱心公益事業,贊助了很多救災助學。

      林祥雄先生說過藝術家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我認為他本人的藝術就代表著社會良心的真誠呼喚和正義吶喊。不要小看林祥雄的作品,他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當代中國繪畫當中是比較罕見獨特的。林祥雄的創作的大量彩墨畫作品,主要是圍繞著對民生疾苦的關心、對人類命運的憂慮。他的漁村系列有的是表現漁家樂的,更多是表現漁家苦。他的畫里漁民修補魚,其實他的畫很優美,借助沉重的烏云、血色的殘陽象征漁民生活的重壓和殘酷。他畫的礦山中開發的馬來礦工也都給予了深厚的同情,特別是他的城市系列。用彩墨畫來直接表現城市的作品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林祥雄先生的城市系列,抒發了對現代社會城市文明的反思和批判。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因為現在的中國畫家缺少批判意識。

      林祥雄先生不因是藝術家,他還是散文家,他有一篇散文叫《向死亡的工作環境控訴》,其中就包含著對現代社會城市文明這種負面現象的批判。他特別喜歡魯迅,他實際上對這種現代城市文明的批判也有魯迅的這種憂憤心理。而且他引用杜甫的詩,“朱門酒肉臭⋯⋯”來批判現代城市社會的貧富懸殊現象,這對于一個生活在新加坡的畫家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且他畫了很多夜景,還有高樓、鋼筋森林,他取的名叫“繁榮的代價”,鋼筋森林、廢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他好多畫都是滿天烏云、好多樓,黑云壓城,甚至他也不回避城市角落、社會邊緣的紅燈區,還有露宿街頭窮人的悲慘生活。通過他的都市系列、城市系列,可以引發觀眾對現代文明和人類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嚴肅思考,這對我們當代中國畫家應該說是有啟示意義的。但是林祥雄對人類的未來并沒有悲觀、絕望,我看他有的畫就像“乍見金光破云來”,還有“爭奇斗艷如云間”,就是很多彩色斑斕的風箏像人類的夢想一樣自由的放飛,這都是說明他對人類的未來還是寄托著希望。

      這是就他的作品內容來講的,我覺得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藝術家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憂慮,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中國當代藝術家學習。

      中華書畫家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張公者:林先生的畫把中西繪畫進行了非常有機的結合

      林祥雄先生畫展是過了一個月之后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覺得看到林先生的畫,對北京現在炎熱的天氣更加增加了熱烈,這是我的第一個感覺。林先生的畫非常熱烈,剛才兩位前輩也講到,林先生的畫把中西繪畫進行了非常有機的結合,因為中西繪畫的融合應該講是比較有難度的。我覺得林先生作品對西方繪畫當中色彩的吸收方面是很好的,他的色彩有西方繪畫色彩的感覺,但骨子里還是中國繪畫的風格,我覺得這一點很了不起。

      林先生作畫當中那種投入、激情也是中國式的,我自己感覺西方繪畫在創作過程中反而不易表達自己的那種熱烈的感情,他們不像中國的繪畫用毛筆、用紙,用這種礦物原料,他表現更容易很迅速地發揮自己的情緒,所以我覺得林先生實際表達自己情趣還是很厲害的,這點我覺得是林先生抓到了中西繪畫本體的東西。

      第二方面林先生在表達情感方面,更多的是表達新加坡、馬來西亞地區海邊的一些情況。大海在中國繪畫當中是最難表達的,中國古人幾乎沒有幾位畫家是表現海的,我覺得林先生在繪畫當中有自己表現海的獨到的地方,但是表達水的時候又有岸邊的這種,通過這種點的、線的、人物的描繪,其它的物象的又有了變化、有了空靈,我覺得這兩方面的融合也是非常好的。

      林先生的繪畫所要表達的已經超過了繪畫本身,表達的是他自己的一種思想、世界觀、人生價值觀,我覺得這是林先生繪畫骨子里的東西,他的繪畫作品只是他思想外在的形式表現而已,所有作品表達的都是對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關心普通民眾的疾苦,上升到更高層次的哲學價值和意義。

      在他的熱烈色彩下面讓我看到焦慮,這種焦慮和很普通人的苦難生活有關,我們進行所有的藝術創作最終的目的并不是一件作品擺在那真的讓人賞心悅目,而是把世界、人類很多陰暗面挖掘出來,我覺得林先生在這方面是很了不起的。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林祥雄的畫需要反復去讀

      林祥雄先生的畫我看過三次。第一次看是在他的畫室,第二次是為了讓我寫序拿了30多幅畫的照片給我看,今天我是第三次看,很多畫都熟悉。

      我在序里提到他從小喜歡畫,在巴黎受到西洋畫的熏陶,回來又學習了中國畫。其實他是學有長師的,所以你說他傳承了誰呢?這正好就像白石老人所說的“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個性非常突出。他的畫一開始確實不容易看懂,看久了可能感覺到像朝聞先生所說的“似亂非亂”。我常常在文章里提到要讀畫,古人都是這么說的,為什么要讀呢?反復的看、長期的看,設身處地的看,以此來品位畫中的線、點、皴當中的寓意。我作為一個外行,我是第三遍看有的才看出一點味道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畫我在他的畫室看過,他畫的是新加坡,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的情景。新加坡我也多次去過,確實有五顏六色的感覺,但是他用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話,實際上體現他的歷史感,透視繁華的世界。當今的這種追求經濟、速度、財富的欲望可以說已經近黃昏,黃昏之后將是人類的災難,災難之后黎明,黎明什么樣子?他看出了歷史的走向,這是我再讀時候的體會。因為完全可以把這幅畫稱之夕陽下的新加坡。為什么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呢?世界如果仍然按照現在籠罩于全世界每個角落的西方文化繼續走下去,前景只是人類的毀滅,現在的繁華、現在的發達只是人類的黃昏。也可能我想的超出了當時狂寫的林祥雄,可是我讀出了這些,所以我說對他的畫要讀。

      另外我從林先生的畫我還有一點體會,就像夏先生、王先生都說了,就是南洋特色。我設想如果在南洋你就把在巴黎所學的,在巴黎街頭作畫你所受的熏陶,用油畫、寫實的方法來畫,你在南洋不會出名。同樣的你完全用中國的水墨畫,恐怕你在南洋的藝術造詣就沒有現在的境界,正因為你的中西融合才有你現在的藝術造詣。這給我什么啟發呢?中國書畫要走出去,按照我們現在的方式原模原樣地走出去是走不出去的,因為是兩種話語體系、兩種審美觀,那一定要從小培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