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投資接近3億元,收視率走低,你們如何收回成本?"日前,某電視"大劇"主創人員做客網站和觀眾在線聊天,觀眾拋來一個個疑問。眼下不少"大劇"單集投入高達350萬元,而各省級衛視合資購買的均價約為167萬元一集成本是價格的兩倍多!收視率并不盡如人意的天價大劇,就真的不擔心賠錢嗎?
業內人士給出的回答出人意料:哪怕收視低迷,大劇賠錢的很少。為了拿下"名氣響亮"的大劇,電視臺甚至會拆東墻補西墻,壓縮購買其他電視劇的費用,優先購買大劇。這意味著,一部大劇的播出,會有更多電視劇無法播出,也就是說"大劇"賺了,行業卻賠了。
不論收視率高低,大劇都不會賠
國內電視劇投資幾年間屢被刷新。近期陸續開播的《楚漢傳奇》、《隋唐英雄》、《隋唐演義》,制作方宣稱的投資金額一部比一部高,分別為2.4億元、2.5億元、2.8億元。粗粗算來,平均每集的投入超過320萬元,被不少觀眾戲稱"一分鐘就能燒十萬"。與此同時,不少大劇的收視率未達預期,高投入沒能換來好表現,由誰來買單?
"收視率好壞和電視劇賠了賺了基本無關。"一位電視劇制作人告訴記者,目前電視劇主要由電視臺買單,"有個說法叫"能播就好",只要能和觀眾見面,就意味著大劇的銷售已經結束,資金基本收回。"以正在播出的某"大劇"為例,首輪4家衛視和二輪地面頻道播出,單集售價為每集400萬元,七八十集的篇幅,2億多元的投資,已經基本收回。加上視頻網站和音像制品的版權使用費,大劇只會賺不會賠。
占經費搶檔期,行業被拖累
大劇不怕賠,買單的電視臺會賠嗎?答案也是"不會"。
業內人士稱,購買電視劇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廣告,而電視臺的廣告往往一年一賣,在年初就完成招商。即便收視率不理想,廣告費也已經支付,電視臺不用太操心大劇"買虧了"。唯一有影響的可能是下一年的廣告招商,如果某個頻道一年的收視率整體數據不好看,就有可能面臨來年廣告費減少的窘境。
"真正受影響的是行業的整體效益。一方面,為了購買大劇,電視臺會壓縮購買其他電視劇的費用,另一方面,大劇七八十集的大篇幅,也侵占了其他電視劇的播出機會。而電視劇不能播出,就意味著虧損。"該業內人士稱。
去年國產電視劇產量約1.7萬集,還有囤積的3萬余集"舊貨",而每年全國播出的電視劇總量不過8000集。有評論認為,高投入低收視的大劇,浪費了黃金時段的收視資源,加劇了電視劇行業的囤積,大劇賺到了錢,行業整體處于賠錢狀態。
按質量給報酬,目前有困難
那么,是否有方法能控制大劇造成的行業風險,將電視劇盈利和收視率掛鉤?業內人士回答說:很難。
"采購方拿到的只有片花、劇本、演職員陣容等"廣告內容",并不能對電視劇整體品質有全面了解。"某電視臺采購告訴記者,買劇就像盲人摸象,風險很高,觀眾的收視喜好也一直在變化,收視預測很難做到精確。
有電視臺嘗試購劇時不支付全款,等播出后根據收視高低,追加或扣除購劇尾款。不過,"尾款"占的比例并不高,對片方的影響不大。更何況很多"大劇"陣容強大,往往在交易中占優勢,根本不愁賣。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優勢資源集中的大劇,并非行業泡沫的制造者,反而是清理者。導演鄭曉龍認為,提高制作費用等于抬高行業門檻,可以減少粗制濫造的電視劇。同時,大劇也能提高從業者的報酬,鼓勵創作出品質高、收視好的電視劇。 本報首席記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