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視覺前沿 >> 正文

    講故事的畫

    http://www.tc13822.com 2013年02月04日14: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青松
    村頭拴牛樁子村頭拴牛樁子
    故鄉記憶--二十家子故鄉記憶--二十家子
    老樹與歲月老樹與歲月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看你。明月裝飾著你的窗子,你裝飾著別人的夢。——這是卞之琳的詩《斷章》中的句子。在我看來,風景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故事,風景不過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在現實生活中,藝術作品的作用不是簡單的愉悅視覺,也不是一般意義的審美欣賞,它往往引導我們去重新認識人,認識自然,認識世界。

      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但繪畫也是一種語言藝術,繪畫里面是有故事的。或者,也可以說,繪畫作品本身就是故事。這是我最近看了李青林的一系列風景畫之后的重要感受。

      李青林,一九六六年一月生于遼寧彰武,于內蒙古東部度過少年時代,現居大連。赤峰油畫學會會員。自幼酷愛繪畫,致力于鄉村題材的油畫創作。受俄羅斯風景畫大師列維坦和格里采的影響較深。他的風景畫作品《故鄉的河》《故鄉冬雪》刊于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土綠化》雜志“美術作品欣賞”專頁,《故鄉記憶》入選2012年“綠色藝苑油畫作品展”,并獲得全國第十二屆“廬山杯”書畫大展賽銀獎。李青林的作品取材多為北方鄉村,注重光感的獨特表達,注重想象與自然界瞬息變化內在情緒的結合,以質樸的風格和詩意的抒情,呈現鄉村的記憶、鄉村的生活狀態和鄉村的本質精神。

      李青林作品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畫里面有故事。

      他的作品《二十家子》、《磨石溝》和《那木嘎土》,其實都是村莊的名字,各自表現的都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往事。人出生時,牲口也出生。天剛麻麻亮,人便下地開始一天的勞作了。彎彎曲曲的土路上,早晨是人跟著牲口走,傍晚是牲口跟著人走,人踩起的塵土落在牲口身上,牲口踩起的塵土落在人的身上。走著走著,便分不清哪些是牲口踩起的塵土,哪些是人踩起的塵土了。人回家,牲口歸圏,各進各的門。土墻、草房、柴垛、老井、牛車、牲口圈、老榆樹、喜鵲巢、土路、包米地等鄉土意向和農事活動,是李青林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了,所以他的畫講述的都是他自己的鄉村故事。德國畫家丟勒說:“求知,以及通過求知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本質,這是一種天賦。而真正的藝術,是包含在自然及其記憶之中的,誰能發掘它,誰就能掌握它。”

      很小的時候,李青林就放過牛,也放過驢。深秋,挽起的褲腿被露水打濕了,濕漉漉的褲管裹在腿上,拔涼拔涼的。為了讓腳丫子暖一暖,就到處找“下地羊”(一種沙地野生動物,個頭比旱獺略小)穴包(挖穴時,推出來的土包),把腳丫子插進去才好受些。因為“下地羊”穴包里還保存著頭一天太陽曬過的余溫。為什么說“早晨是人跟著牲口走,傍晚是牲口跟著人走”呢?這來源于他的生活經驗。——早晨,牲口餓著肚子急于要吃到草,腳步比人快,所以人跟著牲口走。傍晚呢,牲口的肚子吃得飽飽的了,而人呢,肚子是空空的,急于吃飯,人的腳步比牲口要快,所以牲口跟著人走。那些親身經歷的事情,那些痛苦的記憶,成為李青林畫里的故事,成為他藝術創作的主題。

      李青林的油畫語言樸素,敦厚,沉穩,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并不是仿造看得見的東西,而是把看不見的東西創造出來,把故事內在的精神表現出來。

      然而,畢加索卻說:“藝術是個謊言,但卻是個真實的謊言。”怎么理解這句話呢?還是看看畢加索的畫吧——他的畫似乎都是虛擬世界的事情。作品往往由藍色主宰,背景藍,人物藍,頭發、眉毛、眼睛都是藍的,畫面沒有光感,人物圖像簡單而扭曲,線條粗糙,且有稚拙的感覺。一句話,畢加索的畫不真實。盡管畢加索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但我并不喜歡畢加索。

      在一定意義上說,虛擬就是謊言啊!李可染說過一句精辟的話:“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什么意思呢?在探索藝術的過程中,打進去方知氣象萬千,打出來始覺豁然開朗。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以二億九千三百萬元創下當今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幅畫通過層林盡染,萬山紅遍的畫面,呈現了毛澤東作為偉人的磅礴氣勢和博大胸懷。雖然畫面中看不到人物,但畫面背后卻有故事——畫上的紅李可染用的是乾隆年間的朱砂,且是清宮中的朱砂,這就不同尋常了。

      故宮城墻的紅,就是朱砂紅。天安門城樓的紅,就是朱砂紅。

      這種紅是神圣莊嚴的紅,這種紅象征著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紅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頑強和偉大。李青林以“最大的功力”和“最大的勇氣”把對生活的感悟、向往、追求和樂趣的方方面面、林林總總都凝注到筆端,一筆一筆地畫,踏踏實實地畫,不受浮躁潮流的影響,畫自己最熟悉,最適合自己個性,最能抒發自己情感的內容,表現自己對社會對自然的獨特理解和認識。

      在李青林的畫中,我們還能隱隱看到俄羅斯風景畫風的影子。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俄羅斯產生了一批影響世界畫壇的風景畫畫家,華西里耶夫、格里采、希施金、列維坦、薩符拉索夫,等等。這些畫家把自己的心靈、情感、魂魄乃至整個生命都注入到作品中,他們的作品是對大自然、對生命的最高禮贊,蘊含著不朽的生命。比如,格里采的那幅《伏爾加河的上空》,幾乎找不到人的痕跡,壯闊的伏爾加河從天際蜿蜒而來,岸邊那株孤零零的松樹,以無聲的優美身姿講述著嚴冬與盛夏的故事。天水一色的冷色調與暖褐色的山體、樹木,構成了俄羅斯風景畫獨有的開闊與深沉。

      李青林從俄羅斯風景畫大師們的作品中悟出了藝術的真諦——用感覺統領一切。李青林的畫注重以小見大,突出畫面內在的意蘊和韻律,以白描呈現感覺,化冗繁為簡約,又以簡約寄寓豐繁。他的畫浸漬著情感,內含著情味,充滿了生命的律動。雖然風景畫是以自然景觀為創作題材的,但風景畫不是對自然景物的復制,而是畫家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理解,是情與景交融的形象表現。

      畫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畫。在畫中,在故事里,回蕩著詩意的回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