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理論探討 >> 正文
2012年成交額驟降,成交率僅42%,市場回調成定局
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占全球份額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然而2012年,市場卻從高處一路探底。在2012年國內文物藝術品秋季拍賣季中,全國共有272家拍賣公司上拍拍品28萬件,其中僅11.6萬件成交,成交率僅42%。而用以衡量市場熱度的高價拍品數量更是急劇下滑,億元拍品僅有1件,較之于2010年秋拍的16件,2011年春拍的15件,2012年的秋拍可謂“愁云慘霧”。
在連續多年的高歌猛進后,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12年以不可阻擋的下滑之勢收場,“調整”、“問底”等不可避免地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而對2013年的新展望也被廣泛期待。
現狀:成交全面下滑,市場回調成定局
在2012年保利秋拍古書畫夜場上,封面拍品八大山人《荷花水禽》以2000萬元起拍,喊至2400萬元無人加價。拍賣師著急了:“不應該啊,這么好的八大,比齊白石還便宜。錢都到哪兒去了?買當代了?”現場一片笑聲。這是2012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從高處跌落的一個寫照。
藝術品市場的低迷,從拍賣行的成交額也可見一斑。以中國拍賣風向標嘉德拍賣為例,2011年嘉德春拍總成交額達53.23億元,到了秋拍已經降低到38.58億元,2012年春拍更是降至20.6億元,2012年秋拍總成交額僅為17.45億元,不到一年半之前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各大拍賣行的情況,也基本類似,2011年秋拍成交額高達49.2億元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也只收獲了23億元;匡時則從2011年秋拍的18億元驟降至9.32億元……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遭遇嚴寒已是不爭的事實。
探因:好拍品資源枯竭,投資歸于理性
針對藝術品市場不景氣的低迷現狀,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關鍵問題在于市場上的好東西越來越少,資源的迅速枯竭成為制約藝術品市場繼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新的資源補充到市場里,不支持藝術品市場向前推高行情,那么就只能回頭了。”
藝術品市場真正存在的問題是什么?2012年拍賣中為何拿不出那么多好東西?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拋出疑問,并給出自己的答案,因為在市場下降的通道里沒有人愿意賣東西。在他看來,2012年的拍品遠遠比不上前兩年的拍品,這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大幅度下滑。
藝術品市場,與股市、房地產市場并列作為世界三大投資門類,其行情冷暖與資本、經濟環境直接相關。北京永樂拍賣行總經理董軍指出,前幾年藝術品的價格相對虛高,市場下滑在預料之中,這也是宏觀經濟緊縮在藝術品市場上的體現。在整個宏觀經濟的作用下,流動資金在收緊,以投資、投機為目的的資金紛紛退場,許多躍躍欲試進入藝術品行業的投資者也更加謹慎,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這更是加重了藝術品市場的“病情”。
面對藝術市場“萎縮論”、“崩盤論”等論調,收藏家朱紹良表示不予茍同,他認為藝術品市場的調整要通過總量和質量來判斷。好的收藏家的收藏行為不會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之所以現在出現了一些中低檔的拍品是因為投資者和投機者所產生的強大破壞性力量。
展望:行業機制與規范調整將助推市場繁榮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從1992年發展至2012年,20年間,經歷了三輪牛市。第一輪牛市是1992年到1995年的春天;第二輪牛市是從2003年開始,千萬級別的藝術品頻頻出現;從2009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是第三輪牛市,這個牛市行情最為火爆,出現了大量億元書畫。經歷過2012年的調整期,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13年會有大的改觀嗎?
“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沒有呈現我們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面貌,從這一點來說我對未來長久市場有信心。”董國強如是說。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處原副處長穆文斌也對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抱有信心,他認為拍賣行業要趁機深入改革,更要瘦身。目前擁有文物經營許可證的拍賣企業已經達到350多家,而正在申請的企業還很多,已經到了該提高門檻的時候,入場要經過嚴格審批。同時,拍賣機構也要從費用等方面“瘦身”,并注重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拍品的標底真實,設立專門小組對拍品的估價和成交價做專門研究,真正能讓藏家信服。
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副總裁寇勤對市場看法也相對樂觀。他認為,經過此輪調整,藝術品投資的心態、投資取向和行為都將更加規范,拍賣公司之間“你超我趕”的創紀錄、收藏者不顧自身能力擴大藝術品投資規模等現象也有明顯改觀,市場參與各方漸趨理性,有助于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眾多業界專家呼吁建立基金會機制,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前幾年拍賣中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投資資金。若想再擴大盤子,真正把藝術品的投資市場轉換成收藏市場,就需要讓國內各大機構比如銀行、上市公司等介入,因此也需要建立一個基金會機制,并實行藝術品稅收減免、退稅的優惠政策,這樣才可以吸引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