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正文
今年6月,我受中國作協和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派遣,到彭水自治縣掛職,定點深入生活,修改四卷本長篇小說《山民》。這部小說是林業改革題材的,我企圖深刻反映山區林農圍繞土地所產生的種種糾結,反映他們在時代變革中出現的迷惘、覺醒、進步。初稿雖已完成,但作為描寫新一類農村人的形象,溯及林業體制改革背景,究竟怎樣才能得到創作的省悟?自己有不少迷惘。倏忽結束時間已到,回顧這幾個月深入生活的情況,總結獲得的創作啟示,頗為豐厚,特此報告如下:
一、做到了定點生活。深入生活首先要扎在當地,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那里的熟人。一是擔任了具體職務。為了盡快落實所掛職的職務,縣委常委會決定,安排我擔任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宣傳部給我安排了辦公室,協調了下鄉下村的車輛。這樣,我就具備了“自己人”的身份,既便于到基層去做采訪,也容易聽到一些“心里話”,了解到真實情況,甚至把彭水自治縣長期作為創作基地,去深入廣泛地生活。二是在深入山民家中。彭水自治縣在武陵山與大婁山之間,烏江堆玉滾翠般流過全境,歷史、文化、民俗積淀豐厚;山里的苗族群眾集忠厚、精明、詼諧于一身,具有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征。特別是山民主人公的生活原型錢書遠,識得草草藥,種養殖一把手,山歌唱得好,慷慨時捐8000畝山林收益權眼睛都不眨,卻可以為得到大學教授們6萬元捐款同村里扯8年皮!在這樣一個人身上,什么事做不出來,他又做了些什么事,還會做什么?我跟他坐在火鋪旁,擺了幾天龍門陣,才理解了他為什么捐樹為什么截款;以他看來,山不是錢、樹不是錢、錢也不是錢,就像他的草草藥一樣,隨時可以拿去濟世療疾,因為窮也是一種疾病,甚至是重癥。三是到相關行業采訪。彭水自治縣的領導和宣傳部給予我不少方便,定點深入生活期間,我陸續完成了對苗族風情文化、鹽丹文化、烏江百里自然風光畫廊等地區的20多個鄉鎮的采訪。我在縣林業系統,聽到撰寫林業志的編輯介紹林業改革的情況;在茂云山林場,聽到國有林場改革舉步維艱的敘述;在許多鄉鎮,聽到集體林承包和個體林場經營過程中的波詭云詰。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個人生存與集體、國家命運之不可分割。生存在我們新的時代,從事國家政策規定的事務,當然不能超越這一切,只是我們怎樣去做。四是廣泛地接觸縣鄉村和專業干部。在《山民》中的干部,無論是正直優秀,還是狡詐陰險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他們比較,還是有些蒼白。雖然我熟悉這些人。較長時間與他們接觸了、生活和工作在一起,具象自然更加生動,描狀也應該更為準確。
二、獲得了創作啟示。原有《山民》局限于個人命運的設計,黃荊冉三家,因為利益紛爭,矛盾一波波產生、斗爭一次次進行,甚至把縣鄉干部都卷了進來,自己覺得寫到位了。可是,作為四卷本的作品,空間敘事較為狹窄,始終是我希望在深入生活中得到改善的。如何擴大敘事場面?這次掛職,林業上的同事對我講,從1984 年5月底,開始承包,出現了雇勞力造林的單戶承包和共同造管山林的聯戶承包;1994年允許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有償轉讓;1995年推行青山折價轉讓和林地有償流轉開發;1996年出現了投資開發營造經濟林。這些,國有、集體、個人造林是分分合合的,現實即如此。因此,對《山民》的修改,將出現較大變動,國有林場、集體林場和個人承包林場,實不可分割,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相互爭斗的,這種種扭結由于長期以來的存在現狀,還要持續相當時間,甚至繼續由國有林場主宰。個人的生死榮辱,在這種扭結中,只能表現為無奈與被動,他們沒有能力去破繭!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個人命運必然出現變數,直至獲得成功與財富。所以,國有林場改革,要融入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中,對集體和個體林場產生巨大影響。
三、受到了英雄教育。我并不想把那些山民都寫成圣人,可是他們確是英雄,不能夠橫加否認;還有,英雄與積德行善、濟世活人現象,難道不是相似的嗎?從錢書遠因捐林給村集體,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就不斷有人否認這種行為英雄,不斷有人千方百計尋找這種英雄做假,不斷有人制造英雄的種種不法或不道德行為的傳言;在錢書遠卸任全國人大代表之后,有人把他捐給村集體的山林重新分配回山民手中,傳言更是甚囂塵上,干脆就說他1997年捐獻山林權益,是“作秀”、“造假”,為那個時代“特有的污點”。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錢書遠不率領山民造8000畝林,黃荊蓋會是山峰青郁嗎,退耕還林時家家戶戶有一二萬元年收入嗎,黃荊村有樹可以間伐、成為脫貧致富的先進嗎?我上山采訪最大的體會就是:錢書遠的代表不當了、先進沒有了,黃荊村脫貧了,成了山區的致富先進!再推想一下,這8000畝山林權益還有七成是錢書遠個人的,把樹砍掉賣了,或者賣活立木,他肯定是個億萬富翁!況且在老百姓衣不蔽體、食難果腹時,濟世救貧、揭竿起義可以是英雄;在群眾衣食不缺、渴望共富時,組織群眾、給予他們這種幸福生活的人當然也是英雄。我們的文學作品反映現實,就是真實地描寫這樣的英雄及其生活。
四、幾點建議。
1.在定點深入生活的基礎上,選擇幾名作家,由各地安排長期定點深入生活,讓作家在基層較固定地擔任一定職務,不受原職級限制,參與或者接觸縣鄉事務,但以寫作為主。
2.探索各省區市作家進行交流掛職,定點深入生活,創作有關作品。
3.對定點深入生活創作的作品,擇優給予出版和改編影視劇的支持。